129 黎民懂得太多,就会离心离德_大清话事人
笔趣阁 > 大清话事人 > 129 黎民懂得太多,就会离心离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29 黎民懂得太多,就会离心离德

  他很有兴趣的打量着李郁,心想你这是秀肌肉,暗示你在县衙里有耳目。

  “我仰慕尤大人,已经很久了。”

  “尤大人,也求贤若渴。”

  “真的吗?”

  “尤大人有句口头禅,大清朝什么最贵,人才最贵!”

  “可我听说,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

  “光跑得快有啥用,它得忠心呐,不能跑错方向。”

  “可这控制方向的缰绳,不是握在伯乐手里吗?”

  “这马,它得先低头,才能上笼头马鞍缰绳呀?”

  ……

  贵师爷,和李郁哈哈大笑。

  半晌,才结束了试探。

  “师爷,先别急着返回江北,随我去骑马如何?”

  “比扬州府的马,如何?”

  “别有一番滋味,跳出了红尘之外。”

  “老夫还挺有兴趣的。”

  在护卫的簇拥下,二人直接去了长兴县城,附近的一家船舫。

  高大的楼船,挂满了红灯笼。

  佛号悠扬,木鱼清脆。

  船娘,姑子,这些元素叠加起来,

  最能让人兴奋。

  很有想象空间!

  贵师爷一上船,就不对劲了。

  结巴:

  “李爷,这,这,这都是尼姑?”

  “正是。”

  “真的假的?”

  一位姑子,走了过来。

  光头锃亮,眉清目秀,左手持木鱼,笃笃的敲着。

  “施主,为何无故污人清白?”

  “世间之事,何谓真,何谓假?从眼?还是从心?”

  贵师爷都震惊了,

  卧槽,可以啊。

  这玩的像真的似的,有趣有趣。

  在扬州府的顶级楼子,要靠书画叩门。

  这里,不会是要先辩经吧?

  ……

  总之,贵师爷下船的时候。

  那个穿的像某部大唐影视剧里,贾静某的那套尼姑服打扮的姑子,

  淡然的递上了一个包裹。

  “施主,拿好。”

  打开后,

  竟然是一本金刚经,和一截海参。

  贵师爷是读书人出身,秒懂。

  金刚经滋润心灵,海参补养身体。

  总之,都是好东西。

  体现了出家人的慈悲心肠,普度众生。

  他念念不舍,回头望了又望。

  “待吾退隐后,一定要用心研习佛法,今日顿悟钱财禄位都是过眼云烟,索然无味。”

  李郁笑了一下,他一个字都不信。

  于官场中人打交道,大部分语言都是烟雾弹。

  甭管是大谈理想,悲天悯人,还是人生共鸣,最终目的都是一个:

  让你放下戒心。

  “县尊和尤大人,关系匪浅?”

  “是啊。”

  “我虽然不是官身,可还有些人脉,有几个愿意效力的弟兄。尤大人若是有什么不方便的事,咳咳~”

  贵师爷猛地转身,眼睛睁大,盯了片刻,才问道:

  “你可当真?”

  “苏州府人人皆知,我李郁讲义气。”

  “好,好。”

  贵师爷显然放下了部分戒心,

  开始聊起了两淮盐务的一些头疼事。

  “龙卷风,海水倒灌,还有那帮盐商,个个都在拖尤大人的后腿。”

  “可是那位江春,江总商?”

  “哼,正是。”

  ……

  “天子故交,布衣卿家,不简单呐。”

  “是啊。”

  贵师爷也是一脸感慨,国舅高桓都获罪死了的盐引亏空案,区区一个总商竟然安然无恙。

  说出去,简直没有了尊卑。

  江春,绝对是大清朝商人的天花板。

  扬州盐商之首,家财万贯。

  和乾隆的关系不错,甚至能聊一些人生体会。

  虽无顶戴,却胜似无数顶戴。

  数千万两盐引亏空一案,

  江春竟然上折子,保住了一众扬州盐商。

  正面硬抗住了掀桌子的两淮盐运使尤拔世。

  “简在帝心,才是最大的护身符。”

  “李爷这话说的精辟。不过,你就不怕脚踩两条船,引起麻烦?”

  “师爷请明示。”

  “你是有靠山的人,不犯忌讳?”

  “忠心不改,顺带为自家谋点利益,仅此而已,无愧于心。”

  “说的好。”

  贵师爷一击掌,面露欣赏。

  一时间,把李郁引为自己人。

  “师爷,劳烦你回去后转告尤大人。我愿加入,补齐这链条上缺失的关键一环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……

  打发了这个家伙,李郁松了一口气。

  橄榄枝已经扔出去了,接下来就看尤拔世如何接招了。

  有句话没说,但是他应该懂。

  与我合作,

  我可以帮你成事,私盐畅通无阻,直达浙江。

  拒绝合作,

  你来一船,我打掉一船。

  有本事,别走水路,绕路走安徽,最终进入浙江。

  这一路,跋山涉水,而且是别人的地盘。

  不现实!

  李郁还派人,

  给长兴县衙的前四把交椅送上了银子。

  在大清做事,规矩不可破。

  就算做反贼,也不要随便破规矩。

  一个懂规矩的反贼,许多官吏甚至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
  一个不懂规则的反贼,则是会遭到四面围攻。

  李郁在骨干分子会议上曾经谈过这个问题,

  在李家军具备用武力把链条上的所有人物理清除之前,

  咱都遵从陋规,

  尽量减少阻力,和树敌。

  ……

  这会儿,

  京城,福康安正在大发雷霆。

  起因也是陋规。

  报销军费,竟然被户部胥吏驳回了。

  数日前,西征金川的大军返程了。

  为这场绵延几十年的战事划上了完美的句号。

  征西将军阿桂,在金銮殿受到了隆重的礼遇,权势一时无二。

  官封领班军机大臣。

  福康安,也是受到了厚赏。

  然而,

  在户部报销军费的这等小事,却遇到了刁难。

  他怒气冲冲,直接闯进了户部,

  找到了具体经办的书办:

  “户部尚书,侍郎都已经用印批准,你们为何迟迟不给银子?”

  “福大爷勿急,听小人解释。”

  书办无视他杀人般的眼神,翻开账册:

  “300万两奏销,包括赏银,抚恤银,工部箭矢银,州县挪粮银,民夫工食银,数目庞大,项目繁多,需要人工审核。”

  “多久?”

  “很久。”

  “除非,福大爷你先付1万两关节费。那今天就能审完。”

  书吏竖起一根手指,晃了晃。

  福康安,刷的一下抽出佩刀,带着金川之战的呼啸。

  书吏一抖,然而却不惧:

  “户部报销军费的规矩,打顺治爷那会就有了。”

  “我这个位置,换了谁来,都得问您要这笔钱。您就算把户部杀个底朝天,关节费也免不了。”

  ……

  “狗奴才,你可知道,我福康安是什么人?”

  “知道。大学士傅恒之子,孝贤纯皇后之侄,正白旗满洲都统,皇上待您如亲儿子,刚从金川凯旋归来。”

  书吏娓娓道来,

  福康安的身世,已经不是显赫一时能信任的了。

  很显然,

  这奴才不是狗眼看人轻,不知道刁难对象的高贵身份。

  这让福康安心中隐约有些不安,

  内务府大臣,和户部尚书,如今都是和珅兼着。

  “福大爷,听奴才一句劝。关节费乃是对事不对人。”

  “这1万两,是整个户部衙门的油水。哪怕是皇子来了,也不能免去。”

  “奴才再斗胆说一句,为了区区1万两大闹户部,惹的万岁爷不悦,同僚不欢,下属不爽。不值得!”

  “罢了罢了,你们这些奴才~”

  福康安服输了,

  上午交了1万两关节费,下午就提到了银子。

  回府后,

  他和亲信管家抱怨此事。

  “这京城,是越来越离谱了。”

  “公子,其实京城一直是这样的。”

  “为何以前我从未遇到?”

  “老爷还在世的时候,这些事都是他老人家出面的。”

  老管家想了想,决定还是多说一点:

  “公子,其实户部的这点陋规和内务府比起来,都不算什么。”

  “嗯?”

  “上个月,太后她老人家让杭州织造局进献了100匹锦缎,内务府扣下了20匹。”

  ……

  “如此离谱,是谣言吧?”

  老管家犹豫了一下,说道:

  “因为这事太离谱,所以应该是真的。”

  福康安张了张嘴,终究还是叹了一口气,挥挥手打发了管家。

  唉,大清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fbqg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mfbqg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